互聯網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時間:2025年01月21日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關注次數:0【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由元保集團(以下簡稱“元保”)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通過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梳理復盤了過去十余年間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歷程,并指出過去十年互聯網保險經歷了從粗放式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逐步蛻變。
十年蛻變:從290億元增至4949億元
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從290億元增加至4949億元,保持著年均超32%的高速增長。其中,2022年保險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首次突破10%,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報告》分別對財產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以下簡稱“互聯網財產險”)、人身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以下簡稱“互聯網人身險”)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指出2023年共有70余家財產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自2018年以來,互聯網財產險保費的增速波動較大,但整體保費規模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規模達到1210億元,同比增速5.5%。從保費結構上看,意健險占比提升,財產險主要險種均有增長。從渠道和保險公司格局上看,互聯網中介渠道貢獻大幅提升,市場集中度下降。2023年,眾安保險保費規模維持了近25%的較快增速,太保產險、陽光財險、華農保險排名均有所上升。
2023年共計57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自2019年以來增速呈現波動下降趨勢,但整體保費規模仍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達到3739億元,同比增長2.8%。從保費結構上看,普通壽險占比大幅提升,分紅壽險大幅下降,兩者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從渠道和保險公司格局上看,中介渠道占90%以上,保險公司自營渠道增速較快,市場集中度上升。
《報告》重點對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互聯網意健險進行整合分析。規模增速層面,2022年互聯網意健險保費受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首次出現下降,降幅達到17.5%。2023年則恢復至兩位數的增速。分險種來看,醫療險在互聯網意健險中的占比接近七成,是主要增長的險種。此外,互聯網醫療意外險、失能保險和護理保險合計規模占比仍不足1%,銷售空間有待進一步探索。
對于意健險中健康險的發展潛力,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原研究負責人朱俊生提出,當前社會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支出攀升及醫保基金供給承壓的挑戰,商業健康險需要作為中堅力量來補充全民醫療保障,幫助搭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2023年,在約5.68萬億元的直接醫療支出中,商業健康險賠付僅占6.77%,這也預示著商業健康險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互聯網保險未來5年或破萬億元
隨著2024年互聯網財產險新規的出臺,互聯網保險領域的監管框架愈發完善,為互聯網保險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互聯網保險的滲透率和網上零售占比于2016年開始呈現“剪刀差”擴大的發展趨勢,隨著線上購險的需求逐步釋放,互聯網保險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報告》預測,未來互聯網保險預期將延續穩健增長的趨勢,并實現從高速增長期到高質量發展期的轉變,預估未來5年互聯網保險的年均增速將穩定在15%-20%的區間,互聯網保險的總保費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報告》指出,普惠需求正在線上釋放,普惠產品將成為互聯網保險的關鍵方向。QuestMobile數據顯示,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的用戶數達到6.47億,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占比達52.6%,并且這部分用戶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同時,基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互聯網對50歲及以上人群的吸引力也不斷增強: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4年的33.3%,5年間占比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互聯網保險擁有先天的用戶資源優勢,有助于普及保險意識、促進線上購險需求釋放。同時,互聯網在開發面向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險產品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創新優勢,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產品的快速涌現。如眾安保險的“眾民保百萬醫療險”,專門針對非標準健康體人群,包括超高齡人群、有既往癥人群、有慢性病人群,無須健康告知,可以賠付絕大多數的既往癥;元保的“元保守護·打工安心險”,將投保人群惠及貨車司機、船員等高危職業人群,進一步提升了保險的覆蓋面和可及性。
此外,中介渠道目前已經成為互聯網保險的主要渠道。《報告》預測,由于互聯網中介平臺在用戶規模、場景、數據方面的優勢,保險公司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將愈加深化,中介渠道未來優勢將繼續凸顯。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專業經營水平將持續提升,如產品更加場景化和個性化、保險配置服務進一步優化、理賠服務線上化智能化等趨勢,都將加速行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對人工智能技術在互聯網保險的深入應用進行了展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將向產品研發、渠道營銷、核保理賠等場景不斷延伸,并深度賦能保險全產業鏈。保險機構正積極邁進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尋求人工智能技術與業務場景的深度結合。根據貝恩公司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為保險分銷領域每年創造超過5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有望通過提升效率、精減人員等方式為保險公司帶來15%至20%的收入增長以及5%至15%的成本節省。
元保創始人兼CEO方銳表示,互聯網保險正在不斷提升保險業的覆蓋面、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當前全行業都在積極擁抱數智化,相信我國保險業將迎來新的飛躍。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