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重磅出臺!險企如何參照
時間:2025年01月14日 來源:北京商報 關注次數:0【字體:大 中 小】
人身險領域又一重磅規則落地。1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發布《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提出的多項要求來看,人身險公司要動態調整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對于預定利率或最低保證利率較高的存量業務,人身險公司要主動采取應對措施等。
注保險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回歸保險本質。
動態機制定了!
《通知》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定期組織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召開會議,結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等市場利率變化和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情況,研究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有關事項,每季度發布預定利率研究值。
《通知》同時也指出,各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要切實加強宏觀政策和市場利率走勢研究,參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預定利率研究值,結合自身經營發展、資產負債管理等情況,定期開展預定利率研究。
需要關注的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1月10日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例會,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情況和市場利率趨勢等進行了分析研究。會上,業內專家就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發表了意見,認為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
對于上述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約為1.61%,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6%。將預定利率研究值2.34%處于兩者之間,反映了保險行業在綜合考慮市場長期利率水平后,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合理評估,體現了保險產品定價與市場利率的聯動性。
2024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將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調至2.5%,此次行業協會發布的普通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2.34%,李文中基于此表示,較之前有所下降,這與市場利率整體下行趨勢相一致,能夠幫助保險公司避免利差損風險。再次,普通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確定為2.34%,相較大多數商業銀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這有利于增強人身保險產品的市場吸引力。
險企如何執行
《通知》還對人身險公司在預定利率調整方面作出多項要求。
《通知》指出,各公司要加強趨勢性分析和前瞻性研判,動態調整本公司普通型人身保險、分紅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和萬能型人身保險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
具體要求其中包括,預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數;當本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2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高25個基點及以上時,要及時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當市場利率、公司經營等情況在短期內出現重大變化時,要及時啟動相應決策機制,研究調整各類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等。
“由于此次公布的預定利率研究值低于此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預定利率上限,但是差距尚不足25個基點。”李文中分析認為,保持預定利率穩定有利于維護客戶關系,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暫時不會引起保險公司大面積下調預定利率的情形,但是未來如果預定利率研究值繼續下調,則很有可能引發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的大面積下調。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國人壽等4家機構近日發布公告稱,維持目前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2.5%不變。
除此之外,《通知》還要求,各公司要加強久期和利率風險管理,暢通資產端投資收益率向負債端定價的傳導機制,提前做好新產品開發備案、渠道合作、人員培訓等應對準備。
在調整預定利率過程中,各公司同時也要加強與合作渠道的溝通,做好消費者解釋和服務工作,實現業務平穩過渡。要做好政策宣傳解讀,正確引導輿論,防范聲譽風險。
李文中表示,《通知》的發布對預定利率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一是,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后,保險公司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調整的及時性和靈活性提升;二是,未來預定利率差異形成的市場競爭優勢將一定程度弱化,更多需要通過收益浮動產品為客戶提供較高收益來增強市場吸引力,對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基于上述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細則,對險企而言,應重點關注并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李文中認為,需要關注《通知》帶來的多維度影響。由于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保險公司不能簡單地通過高預定利率來吸引客戶,未來更需要加強收益浮動型保險產品的開發設計與推廣,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利率波動,滿足客戶在不同利率環境下的理財需求,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通知》的落地,在李文中看來,保險公司需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根據預定利率研究值的變化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在保持較高投資收益的同時加強資產負債的久期匹配管理,確保資產的現金流能夠覆蓋負債的給付需求。
調降趨勢幾何
2024年,備受關注的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迎來重要調整。其中,自當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利率高于上述上限的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需要關注的是,彼時發布的《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還提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參考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長期利率,確定預定利率基準值,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應當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達到觸發條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對于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出臺的背景,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分析表示,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斷深化,已經基本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同時,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而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市場利率的不確定性增加,相應地,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也必然受到影響。因此,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既是保險業主動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也是保險產品的一次重要改革。
在楊澤云看來,人身險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既是保險行業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保險行業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動的積極應對。
李文中也表示,近年來,受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壽險公司面臨著一定的利差損壓力。建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有利于幫助保險公司緩解這種壓力,防范經營風險。而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定期發布預定利率研究值,向市場傳遞了保險行業對市場利率走勢的判斷和產品定價的依據,增強了行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助于消費者更好地了解保險產品定價的合理性,作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隨著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定價機制相關文件的出臺,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家頭部險企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目前雖然還未了解到預定利率再度下調的明確時間,但估計不會太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確定今年的貨幣政策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低,這都會影響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對于下一階段行業預定利率趨勢的變化,李文中基于此分析表示,可以預測,下一階段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穩中有降是大概率的。對于很多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往往都是將監管部門給予的利率空間用足,按照上限來確定人身產品的預定利率,以提高產品的市場吸引力。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