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藍皮書:大健康產業占GDP達9.8%
時間:2019年01月02日 來源:金融界保險 關注次數:32【字體:大 中 小】
(來源:金融界保險)
我國首部“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藍皮書(2018)》在北京發布。該藍皮書由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共同組織編寫。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藍皮書》主編張車偉介紹,該書首次提出大健康產業概念,闡釋大健康的基本理論問題,界定了大健康產業的內涵、外延和基本屬性,并測算了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經濟規模。該書將中國大健康產業界定為:以優美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產品制造業為支撐,以健康服務業為核心,通過產業融合發展滿足社會健康需求的全產業鏈活動。大健康產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產業活動,通過市場運作獲得收益是其本質屬性,但同時又不同于一般產業,兼有產業屬性與公益屬性融合的特征,是一類具有半公益性的經濟活動,發展這一產業需要市場和政府協同作用。研究發現,2016年我國大健康業增加值規模約為7.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9.8%,而2012年,大健康產業增加值規模為4.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72%。
此外,大健康產業帶動的就業規模也相當可觀,根據估算顯示,2012年大健康產業拉動就業7266.6萬人,占全國就業總量的9.5%,2016年拉動就業規模增長到12124.2萬人,占全國就業總量的比重提高到15.6%,比2012年提高了6.1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福興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保險行業、大學、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等專家學者、企業家近百人參加了發布會。
張車偉所長指出,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現實選擇,代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代表了綠色生產方式的主流,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
商敬國秘書長認為,藍皮書是大健康產業研究的先驅之作,不僅對大健康的基本理論問題、產業內涵進行討論和界定,更在理念價值、制度架構、運營操作實踐等層面為健康保險發展提供了參照,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人保健康的創新成果為保險行業創新發展和專業化建設提供了借鑒。
謝壽光社長高度稱贊了藍皮書撰寫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他指出,藍皮書系統總結了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時代意義,將經驗總結提煉升華成理論,梳理了政策體系并提出發展思路和政策建議,對于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宋福興總裁認為,藍皮書從多視角、多維度深入研究了包括健康保險在內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機制,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人保健康創新產學研融合發展機制,大力提升專業化經營能力,積極開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藍皮書(2018)》全書共 24萬字,分為總報告、專題篇、實踐篇和案例篇,從理論和實踐多個視角對大健康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從實踐角度總結分析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和趨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實踐,以及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經辦運營實踐—人保健康“青島模式”。
該書提出,發展大健康產業必須遵循生態優良和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綠色發展思想,需要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化、實踐化。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潮流,以健康和養老為關鍵突破口,發揮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形成以優美生態為基礎,創新驅動為引領,產業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大健康現代經濟體系。本書還從完善公共服務保障、健全生態產權制度、加強資金保障、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加強技術支撐體系保障等方面提出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政策建議。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