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投資收益率四季度平穩(wěn)
時間:2018年10月18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關注次數(shù):30【字體:大 中 小】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銀保監(jiān)會近期披露的2018年1—8月的保險業(yè)相關數(shù)據顯示,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57097.55億元,較年初增長5.29%。業(yè)內人士預計,險企投資收益率四季度保持平穩(wěn)。未來看好逐漸壯大成熟的消費板塊。
保費收入改善帶動投資需求
從保費數(shù)據來看,今年1-8月,保險業(yè)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7449.58億元,同比降0.74%,與前7個月2.36%的降速相比,負增長態(tài)勢進一步緩解。壽險業(yè)務的負增長態(tài)勢也得以改善。1月-8月,壽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832.56億元,同比下降9.35%,降速縮窄兩個百分點。同時,其他險種繼續(xù)保持雙位數(shù)的增速。
某券商分析師羅預計,改善趨勢將在四季度加速。他說:“原因在于,一是行業(yè)層面,2018年1-8月人身險保費同比下降43%,但降幅逐月收容,7-8月單月分別同比增長9%和20%。健康險與意外險增長穩(wěn)健,2018年3月以來健康險保費的單月同比增速均高于30%,1-8月健康險(剔除和諧健康)保費累計同比增長34%,規(guī)模占人身險保費的比例已達19%。二是上市公司層面,受到年金險保費高基數(shù)影響,預計三季度單季個險新單的增速分化。但由于保險公司聚焦保障型業(yè)務,保障險新單保費顯著正增長。”
“展望四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將加速改善。原因在于,一是2017年第四季度的保費基數(shù)很低;二是我們預計各家公司將全力達成年度考核目標,大力推動四季度業(yè)務;三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大幅下滑,有利于保險產品的銷售。年金險和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競爭關系,因此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下滑一般會提升儲蓄型保險產品的吸引力。另外,儲蓄型產品和保障型產品的銷售存在著‘共振效應’,儲蓄型產品的銷售改善也會提升保障型業(yè)務保費。”該分析師表示。
一位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保險公司屬于負債型企業(yè),遵循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這意味著在負債端保費收入快速流入的同時,必然會帶動資產端持續(xù)的投資需求。即便眼下股市震蕩,也會帶來相應的保險資金流入。
A股具備投資價值
從保險資金投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余額來看,今年1月—8月為19532.4億元,較1-7月的19880.04億元略有下降。相應地,8月保險資金投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亦由7月末的12.66%降至12.43%。
業(yè)內人士指出,雖然主流保險機構的權益?zhèn)}位水平變化不大,但實際上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的新增規(guī)模是在持續(xù)增加的。多家大型保險公司確認已在8月加倉,加倉標的包括滬深300指數(shù)、中證500指數(shù)及金融股,每家的加倉規(guī)模有數(shù)億元。
相關人士指出,對于現(xiàn)階段的股市行情,多家保險機構認為是市場磨底階段,短期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屬于筑底階段。即使不是絕對底部,也接近相對底部;長期看,風險小于收益,具備投資價值。不過,具體的操作資金量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屬于具體投資管理人基于對市場的判斷所做的調整。
險企投資收益率預計在三季度有望回升。一是三季度滬深300指數(shù)、上證50指數(shù)分別較年中變動-21%、+5.1%,由于上市保險公司的股票配置以金融股等大型藍等股為主,因此上證50指數(shù)的較高漲幅有望提升投資收益率與內含價值。二是非標與另類資產(如債權投資計劃、集合信托產品等)三季度的投資收益率預計上行,且配置比例已接近40%。三是國債收益率三季度相對平穩(wěn),且期限利差擴大,有利于保險股的估值回升。
看好消費行業(yè)投資機會
某基金認為,前期多個壓制因素并未進一步惡化,政策觀察重要性增強,市場短期存在博弈空間。行業(yè)方面,從“政策預期→政策落地→數(shù)據驗證”邏輯鏈看,最有希望受益的行業(yè)還是消費,其中可選消費的彈性和受益可能性更大,其次是性價比較高的金融板塊仍有望延續(xù)走強。未來看好逐漸壯大成熟的消費市場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四季度A股將開啟“吃飯”行情。
“經濟保持韌性的關鍵點是消費,國慶假期后的一段時間內必需品消費領域將出現(xiàn)比較大的機會。主要的邏輯支撐在于內需擴大、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農村人口消費升級。消費行業(yè)是未來增長最確定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在高端消費品里面,像白酒、醫(yī)藥、食品飲料等一些品牌消費,以及在一般消費品中的快速消費品,未來都會有比較好的盈利增長。對于四季度的投資策略,要布局被錯殺的優(yōu)質白馬股,特別是一些消費白馬股。
在倉位和配置上應對方面,某資產人士指出,一是保持中性,既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二是秉持“防守+價值+安全邊際較高的成長股”的配置方式,目的是在市場大幅下挫的時候能大幅跑贏,在市場大幅上揚的時候,也能跟得上;三是A/H配置上依然傾向于超配港股,尤其是香港本地股,因為在最差情況下,其能提供非常明顯的匯率收益與防守性。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