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保險學術年會:大挑戰與大機遇并存
時間:2014年11月27日 來源: 關注次數:29【字體:大 中 小】
這是變革最多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大挑戰與大機遇并存,已成保險業的現實生態。
11月20日舉行的中國保險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上,保險監管機構、多家保險機構、高校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保險業發展如何找方向、抓機遇。保險新“國十條”對保險業重新定位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利用新技術改善保險營銷服務流程、互聯網快速發展對傳統保險業態重構帶來的巨大挑戰、保險營銷舊思想和新思想的碰撞等,成為大會熱點話題。
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從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對保險業進行的重新定位,突破了傳統的保險業范疇,賦予了現代服務業的新內涵,為新時期保險業深化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為契機,找準保險業發展的新方向,搶抓保險業發展的新機遇,開創保險業發展的未來。”他說。
在養老醫療產業鏈整合研討會分論壇上,來自人保、國壽、安邦、臺灣國泰人壽等公司的高管,就如何立足新國十條加快發展健康保險,整合醫養保產業鏈交流經驗。在保險中介研討會分論壇上,江泰保險經紀、泛華保險、大童保險等保險中介掌舵人不約而同將關注焦點集中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保險營銷服務鏈條由線下向線上快速轉移的當下,保險中介機構如何才能走出一條特色生存之道。
已設立重大決策專家委員會
項俊波表示,保險的功能作用逐步發揮,已經延伸至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眾多領域,在關心全局的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980年我國只有一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只有4.6億元;到去年年底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增加到165家,保費收入高達1.7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3%。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保險市場,僅次于美國、日本和英國。
項指出,今年8月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新“國十條”),保險業發展已經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險業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大有作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保險深度僅為3%,保險密度僅為人平1300元,與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項俊波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社會公眾保險知識缺乏,保險意識不足,在夯實保險業發展基礎、鞏固和培育保險市場過程中,加強保險宣傳,提升全社會保險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項俊波透露,近期,保監會建立了中國保監會重大決策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保險學會。他表示,中國保險學會等行業智庫,要登高望遠,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發展大局,加強全局性研究和前瞻性思考,努力打造成為保險業專家人才的聚集區,理論研究的高地,為進一步提高保險業保險監管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加快推動我國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如何創新成關鍵
監管的角度、框架已經搭起,方向已經指明,實體企業要怎么辦?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銀成認為,在大的政策環境的推動下,保險公司應該在創新、服務、成本、效率、文化五個方面進行加強。
首先,創新發展對于保險業非常重要。而創新的重點應該落腳在產品上、在渠道創新上多下一些功夫。
其次是服務。王銀成稱,“我們賣出保單的時候,保險商品的屬性,決定了我們才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保險商品只有在完成理賠之后,或者保單過期之后保險才是完整的。所以理賠服務是保險商品的特別屬性,要堅持做好。”
他還提到,成本的優勢非常重要。美國市場上傳統公司的費用率差不多在36%、37%,和我們國家比較相似。但全球同業中,管理先進的公司費用率只有20%左右的也存在,像美國的Progress等。PICC產險費用率大概30%左右。所以業內還要在成本上下功夫。
“成本背后是效率,效率提高才能使成本下降,而效率也包括未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促使更好地提升效率。”他說。
跨界競爭日益激烈
中國人壽集團總裁繆建民學術年會上發表演講稱,當前保險業發展處在一個特殊的宏觀背景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和政策出現分化,美國經濟穩步復蘇;二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的風險在加大,但經濟增長更需平穩,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三是國內的貨幣環境由寬松轉向穩健;四是國務院發布的“新國十條”和“健康險若干意見”,保險業將進入一個商業性業務和政策性業務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發展階段。
繆建民認為,四大宏觀背景下,保險業將迎來大發展、大挑戰、大調整、大分化的時期,但同時,保險業面臨的跨界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在跨界競爭方面,并未形成統一的監管政策,致使跨界競爭處在不同的政策環境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競爭。保險很多跨界的產品是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政策還不統一。
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必然倒逼保險定價利率改革,這將推升保險的負債成本。這在已經實行定價利率改革的傳統壽險中反映十分明顯,保險負債成本上升,挑戰了現行保險業資產管理能力和資產收益率水平,將削弱保險業的盈利能力。
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客戶對銷售方式偏好的變化,對金融服務體驗的新要求,對傳統銷售渠道、傳統柜面服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繆建民稱,適應這種大挑戰,保險業必須進行大調整,包括產品、渠道、服務方式等根本性調整,而不是簡單的結構調整,通過調整加速轉型升級,創新保險產品,創新營銷渠道、營銷方式,創新保險服務,提升投資能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和資產配置,創新資產負債管理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發展非跨界競爭的風險管理型業務,增強在跨界競爭中有保險特色的財富管理能力,延伸保險產業鏈,擴大延伸服務領域,搶抓政府采購及部分強制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大保險、大資管、大養老、大健康格局的形成,實現保險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繆稱,未來幾年調整力度大,轉型速度快的企業,將能更好地化解大挑戰,迎來大發展。而墨守陳規、因循守舊的企業將陷于被動,甚至于面臨被淘汰的風險,這將導致不同公司在發展上的大分化,行業將會進入一個重新洗牌格局調整的階段。大發展、大調整、大挑戰、大分化,可能是未來幾年保險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要未雨綢繆,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大發展,轉向新未來。”他說。(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
Copyright © 2002-2011 Sino Life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