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增長“遇冷” “銀保”聯姻正流行
時間:2011年10月11日 來源: 關注次數:74【字體:大 中 小】
從最新公布的前7月保費數據來看,壽險業保費增長仍現頹勢,個險新單保費增速持續下滑,市場普遍認為壽險業已經步入低增長周期。而7月、8月向來又是壽險保單銷售的淡季,可以預計8月壽險業難改困境,行業保費增長仍面臨壓力。
今年1至7月,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和太保壽險累計保費增速分別為5.2%、35.14%和10.22%。其中,國壽7月單月保費同比下降5.7%,平安和太保單月保費零增長。
安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楊建海認為,個險保費增速較慢的原因在于:我國的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今年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進一步推升了用工成本,使得保險公司增員的難度有所加大。他預計,保費的增長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保險行業的低潮期可能會維持1至2年。
除個險外,銀保業務的形勢也不容樂觀。今年以來,銀保業務因政策調整,加上信貸緊縮、加息等因素,業務規模持續下滑。從渠道來看,銀保保費增速較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險公司營銷人員不得入駐銀行網點等銀保監管政策的實施;緊縮環境下銀行體系資金短缺、吸存壓力大,使得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的動力不足。在此壓力下,壽險巨頭們唯有艱難突圍,“銀保聯姻”之風悄然流行。
僅僅在9月份,目前已有三起銀保合作方案披露。工商銀行宣布與太平人壽簽署3年全面業務合作協議、新華保險和建設銀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陽光保險與招商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招行行長馬蔚華表示,銀保合作是現在全球一種新型的金融合作模式,在中國金融業轉型的今天,這種合作模式更具有現實意義,過去那種完全依靠發放貸款的盈利模式需要作一些調整,要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理財業務等。與保險公司合作是銀行轉型的重要部分,通過銀保合作,進一步滿足了客戶的保險保障和投資理財需求,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面的金融理財服務,也創造了銀行、保險、客戶的三贏的局面。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內保險業和銀行業均面臨有利發展形勢,深化同業合作與客戶服務將有利于銀行和保險機構在各自領域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隨著社會財富的積累、國人保險意識不斷增強,客戶全面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銀保合作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從整體上看,我國壽險業保持較快發展的根基并沒有改變,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會帶動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均GDP5000到10000美元這一保險業發展較快的階段,居民收入增長仍處于較快階段。因此,壽險行業增長發生波動只是暫時的,隨著監管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行業發展的空間仍然巨大。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