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股”正攪動保險業 或解險企資本短缺困擾
時間:2013年10月30日 來源: 關注次數:252【字體:大 中 小】
隨著近日證監會表態“優先股沒有行業限制,不局限于銀行”,這一“新生事物”正在攪動保險業。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優先股試點的相關文件,將盡快發布實施,并明確指出“優先股沒有行業限制,不局限于銀行”。優先股對保險業的影響或將體現在“解渴”保險公司融資難題。
據平安證券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優先股有利于解決保險公司融資難題。目前保險公司外在融資模式主要包括:資本注入、發行股票和發行次級債。數據統計顯示,從2004年初至2013年底10年間,保險行業總資產增長9.15倍,年復合增長率24.8%。
由于總資產增速與負債增速基本持平,因此過去10年,保險行業年均負債增速在24%以上,而保險公司ROE增速尚難達到這一增幅,因此2008年后,資本短缺一直困擾保險公司,平安證券表示,優先股推出無疑增加了保險公司新的融資途徑。
負債導向
截至2013年三季度,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已經超過8萬億元,預計2013年底,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將達到8.35萬億元。由于高負債屬性,資本短缺一直困擾著保險公司。
分析顯示,壽險保單負債一個顯著特征是在簽發保單后幾年,負債增長較快,同時對資本的消耗比較大,之后保單準備金(負債)進入穩定增長期,到保單后期,隨著生存率下降保險準備金呈現釋放過程,從而釋放對準備金的需求。
平安證券研報表示,保險公司負債分布特征決定了優先股是一種不錯的融資模式。如果保險公司在保費高速增長期間對資本需求增加,而二級市場股票價格不適合增發的時候,可以發行具有贖回權的優先股,緩解資本緊張的局面,而當保單合同到期,由于保單結束不僅釋放準備金,而且兌現隱含的利潤,從而使保險公司有相對充裕的資本贖回發行的優先股。
中國平安8月底時傳出消息稱,年初獲保監會及發審委批準發行的260億元人民幣可轉債,待取得批文后可望在年內落實發行,將可補充償付能力充足率。對于可轉債和優先股的區別,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指出,可轉債和優先股的區別主要在于可轉債是債權,優先股是股權,可轉債的利息低于優先股,而優先股可以轉普通股等。
他還指出,國內保險公司投資模式有利于對沖優先股成本。雖然優先股固定股息相對較高,但就目前保險公司投資模式而言,保險公司有更多手段對沖優先股固定股息的成本。
有望小范圍試點
證監會日前的表態“一石激起千層浪”。平安證券表示,預計優先股推出應該會采用試點模式,小范圍試點再制度性放開。首批優先股發行的試點公司除銀行外,應該是對資本需求比較大的非銀行金融行業,以及高負債經營的行業,而且這些公司應該是行業龍頭、資產規模較大、現金流比較穩定的公司。
除了在負債端給保險業帶來影響,在投資端,也是保險機構的投資機遇。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早前曾表示,大資管時代,下一步保險可以探索優先股投資。
險資新政的不斷落地,使得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可以拓展的范圍越來越廣。“很多業務都可以做,很多投資都可以做,但在這種情況下,允許投,并不是都要去投,更不是亂投,一定要根據業務性質來進行戰略性的資產配置。”陳文輝強調。(來源于《第一財經日報》)
標簽:生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