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巨災保險制度完成方案設計 擬提交政府審議
時間:2013年10月16日 來源: 關注次數:172【字體:大 中 小】
作為綜合巨災保險的主要試點,保監會深圳監管局已研究制定了深圳巨災保險制度的具體方案,擬正式提交深圳市政府審議,巨災保險有望在深圳率先破冰。
由于深圳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高密度的城市人口與財產,一旦發生地震等特大災害,損失不堪設想。深圳保監局相關調研顯示,在巨災保障需求方面,80%左右的深圳居民對地震、臺風和暴雨風險表現出較高的保障需求,其中可轉化為購買意愿的人數占比20%左右。但對于洪水、海嘯和核災害3種巨災風險,僅50%左右的居民選擇需要該種風險保障,其中會購買者僅10%左右。在保障責任方面,大部分深圳居民希望巨災保險產品同時保障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居民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巨災保險保額。
在政府對巨災險的推動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與險企如何分工成為核心問題。深圳目前的思路是,把“巨災基金制度”作為試點巨災險的主要運營和風險控制模式,來達到多方分散巨災風險的目的。深圳保監局財產保險監管處處長胡良告訴記者,2012年,深圳保監局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就深圳地區率先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實施方案,提出了“引入巨災基金制度、建立分層次的巨災保障體系”等方案。作為一種風險管理模式,巨災基金是指政府將巨災基金納入巨災風險分層管理體系中,根據巨災風險和巨災損失的不同層級,由保險公司(包括再保險公司)、巨災基金和政府財政按照約定的比例進行風險分散和損失分擔,以確保巨災來臨時保險機制可穩定持續運行。
胡良認為,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表明,有必要建立起多層次、多保障的自然災害損失補償機制。但要有效分散巨災風險,就需要處理好市民、保險公司及政府之間的關系,即市民購買價格適中的產品,保險公司對產品進行合理定價,政府承擔適當的財政投入。(來源于中國經濟網)
標簽:生命資訊